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当前位置: 敦煌旅游包车 > 旅游常识 >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近日,有不少人在微信和QQ群晒出了敦煌“大海”的照片,大家都被宽广的水面、荡漾的波浪撩动着,吸引着。究竟是什么样的“大海”,会让人们趋之若鹜呢?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为亲眼目睹敦煌“大海”芳容,拍美拍足敦煌“大海”模样,3月17日、19日,我们先后跟随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科研人员两次来到“大海”——敦煌西北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哈拉诺尔湖。不来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敦煌月牙泉、党河风情线和阳关渥洼池等水面,也就是十来亩或几平方公里的模样。可是来到哈拉诺尔湖,放眼望去,水天相连,宽广无边,宛如“大海”;近观岸边,湖水清澈,微风涌浪,碧波荡漾。偌大的哈拉诺尔湖60年来首次漫水,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意外和惊喜。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哈拉诺尔湖漫水面积达24平方公里,主要由疏勒河和党河生态水下泄和汛期洪水下泄汇合后形成,也是它本来的“模样”。据了解,哈拉诺尔湖唐代时记载称“兴胡泊”,人称“哈拉淖尔”,也作“哈拉诺尔”、“哈喇脑儿”、黑海子,源于蒙语。“哈拉”意为黑色,“淖尔”意为海、海子,汉语意思是“黑海”或“黑色的海子”。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长期致力于敦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工作的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孙志成说,哈拉诺尔湖原来是疏勒河与党河下游的汇水湖,面积70多平方公里,是敦煌历史上最大的湖泊。但是在清朝雍正年间,由于河西移民开发,疏勒河逐渐断流退缩,党河下泄水量锐减,哈拉诺尔湖水面开始萎缩。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疏勒河、党河上游相继建起昌马水库、双塔水库和党河水库,哈拉诺尔湖彻底干涸。

  

敦煌“黑海子”60年后重现人间

 

  六十年来,哈拉诺尔湖湖面裸露,广阔平坦,湖底布满大米粒一样的方解石,沦为石膏采矿场。近20年来,孙志成几乎每年都经过哈拉诺尔湖,即使是疏勒河、党河汛期、农闲期弃水时以及近些年出现的上游洪涝灾害、河道泛滥,也从没有见过任何汇水进入湖区。直到2016年冬季,看到一张摄影爱好者在哈拉诺尔湖冰面上欢腾跳跃的照片,才让孙志成大吃一惊,倍感欣慰。

  自《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按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关井压田、水权制度改革、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遏制了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党河水库和疏勒河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逐年增加,入库来水量的10%—20%下泄河道,用于下游生态补水。随着党河、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的陆续完工,2016年党河到达下游末端北湖滩水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疏勒河到达下游北河口水量达到7700万立方米,使多年干涸的哈拉诺尔湖形成一定水面、重焕生机,敦煌生态治理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为下一步生态输水至玉门关、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和实现敦煌生态保护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家都乐见哈拉诺尔湖这个敦煌“大海”不再干涸,青春永驻!

文章来源:侵权联系删除